PG电子尽管只是个岛国,资源有限,但日本却在多个技术领域傲视全球,其中一些成就至今仍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。发动机技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“德国人教会中国人如何造车,日本人教会中国人如何造发动机”这句汽车圈的流行语,虽然并非绝对,却也侧面印证了日本发动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。
日本企业界甚至曾放出豪言:给中国50年,也无法复制出与其比肩的发动机技术。中国企业也曾尝试拆解研究日本发动机,却发现仿制难度极高,几乎无法实现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日本发动机技术如此难以企及?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?放眼全球汽车市场,日系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尤其是丰田、本田、日产这三大巨头,更是随处可见。
而车主选择日系车的理由也出奇地一致:省油耐用。在生活成本日益高企的今天,一辆车如果能够兼顾燃油经济性和耐用性,无疑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。而日本车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,与其强大的发动机性能密不可分。省油的本质是发动机效率高。效率更高的发动机,在行驶相同里程时消耗的燃油更少;或者说,在相同油耗下,能够行驶更远的距离。
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发动机的效率在38%左右,而日产的发动机效率则可以达到40%~50%,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。时至今日,高品质和高效率依然是日本发动机的代名词。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,近年来,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速,在挖掘机领域更是遥领先球。但在这耀眼成绩的背后,却是大部分中国挖掘机依然依赖日本发动机的事实。
例如,小型挖掘机普遍采用洋马发动机,中型挖掘机则多使用三菱重工发动机,而大型挖掘机则普遍搭载五十铃发动机。这些品牌无一例外,全部来自日本。甚至有人调侃道:如果一台挖掘机没有使用日本发动机,恐怕很难找到买家,因为其质量和性能很难让人放心。
在发动机领域, “日本制造” 几乎等同于品质保证,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认可。那么,日本发动机技术是如何做到遥遥领先的呢?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:首先,日本拥有精密的零部件加工技术。
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,其主要零部件包括曲轴、气门、增压器、散热器等,再加上其他一些细小零件PG电子,每一个都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发动机的设计图纸,一般的工程师都能看懂,但难点在于发动机对每个零件的精度要求都非常高。而要生产出如此精密的零部件,就需要依赖顶尖的机床设备,而这正是目前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地方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日本工业起步远远早于中国。
早在1907年,日本就制造出了第一辆国产汽车,尽管当时的零部件还主要依赖模仿。但从那时起,日本就开始了对工业技术的不懈追求,并最终于1963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铝合金涡轮增压发动机。
自那以后,日本在发动机领域便一路高歌猛进,逐渐确立了其领先地位。而反观中国,直到1956年才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,在汽车工业领域落后了日本50年。想要追赶上这样的差距,自然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。
其次,日本构筑了强大的专利壁垒。经过几十年的潜心钻研,日本发动机技术已经位居世界前列,其优异的质量和精密度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。除此之外,日本发动机还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咬合技术,每个零件之间都紧密相连,一旦拆卸,就很难再次完美组装。
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拆解日本发动机后,依然无法完全掌握其核心技术的原因之一。从2010年到2023年,日本在发动机领域累计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73248项,甚至连一个细小的零部件,日本企业都会申请专利保护。这些专利意味着日本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、成熟的发动机制造技术体系,并以此构筑了强大的专利壁垒。
其他国家即使能够研发出类似的技术,也无法公开销售,这相当于卡住了全球发动机产业的咽喉。第三,日本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的机床技术人才。至于日本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众多优秀的技术人才,我们不得而知,但可以肯定的是PG电子,正是这些人才,再加上日本顶级的机床数控技术,共同造就了日本发动机技术在全球的领先地位PG电子。
总而言之,日本发动机之所以强大,主要归功于其较早的工业起步、成熟的制造体系以及完善的专利保护。领先一步,步步领先。面对日本企业在发动机领域的先发优势,中国想要迎头赶超并非易事。50年的差距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弥合的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甘于落后。事实上,中国已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,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王者地位。2023年,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,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。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化领域,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,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望其项背。
当其他国家还在发动机技术上激烈竞争时,中国已经另辟蹊径,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技术。相比于燃油车高昂的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,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正变得越来越亲民。根据《三联生活周刊》的报道,在相同价位下,新能源汽车每年可以节省1万元左右的使用成本。
可以预见,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,并在全球范围内也充满了机遇。超越日本的发动机技术或许道阻且长,但日本想要超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,同样也是难于登天。因此,我们不必妄自菲薄,中国制造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。
更令人警醒的是,据《每日经济报》报道,自2023年以来,日本多家大型企业被曝出发动机数据造假丑闻,引发了全球哗然。这一事件也让我们意识到,日本发动机技术虽然领先,但也并非完美无瑕。“日本制造” 的金字招牌背后,究竟还有多少水分,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。